Tuesday, May 8, 2012

富足

我还小的时候,爸爸有个教养理论,
认为小孩要的东西都不能给,
越想要越不给,不让他得到,至少,不轻易让他得到,
这样小孩才会珍惜物资。
而且,满足小孩的要求之前,一定要先教训一顿,或至少,
让小孩知道那并不是他应得的。
不管我说我要什么,
爸爸都回一句,你爱慕虚荣。

后来我长大了,
我充满了匮乏感,
自然的认为生命是困难的,
一切都必须经过痛苦的挣扎,经过羞辱,才能得到。
而且当我稍微努力想要追求、得到什么,
心里就出现一把指责的声音,
你爱慕虚荣。

我很自然的也觉得,
不能让孩子太轻易得到一切,否则他不会珍惜呀。
他必须了解生命是困难的,是充满挣扎的,
许多人吃不饱,许多人无家可归,许多人什么都没有,
你太幸运,你要感恩。

中间有个很复杂的心理变化和成长,
简单来说,就是我变了,后来,
我开始感觉生命是容易的,是可以放心的,
是不管你要什么,都可以得到的,
而且是在爱意之中得到,
我教养孩子的方式,明显但并非刻意的,彻底改变了。

不再制造障碍给孩子,让他在 ‘得到’ 的过程中,习惯跌跌撞撞,
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喜从天降,顺顺利利,如有神助,盘满钵满,
让他对生命充满贫困的恐惧,
让他内心永远处于不足的状态中。

我如果给,就大大方方,充充足足的给,
如果不给,我有我的理由,坦然相告,
不行,我们买不起这个玩具,
不行,你这个星期已经买够了,
剩下的钱我们要分配给家里其他用途。

孩子非常明理。
你明理,孩子就明理。
你假装明理,孩子是不假装的,他直接反映你自己不愿意看见的不明理而已。

有时我口袋里多出几块钱,
接了鲁安放学,跟他说,A,妈妈有一点钱耶,我们去买巧克力吃。
母子三人,坐在草地上,把我全副身家吃到干干净净。

钱会再来。
富足是一种心态。

关于宠坏孩子,给得太多,让孩子习惯不劳而获,将一切视为理所当然,
不知感恩,变成需索无度的魔怪,
我想说的是,
不知道孩子其实要什么,
拼命塞东西给他,来满足自己,填满自己的空虚,
才是问题的关键。

孩子所要的,从来,从来,就不多。

4 comments:

  1. 親愛的Len,
    之前跟文嫦談起類似的,
    那就是,
    我們和父親之間的關係,會直接地深邃地,影響我們對物質世界的看法。
    我的個案是,
    父親從小對我又抱又親,而且始終無條件地支持我和愛我,所以我一直覺得這個世界很安全,有種很堅定的安全感。也比起許多人,較容易從傷害中復原,自信心的底子很強。

    然後,世界呈現在我眼前就是這個面貌,我對金錢從來沒有匱乏感(不代表我富有),但只要我想要有,就會有。

    這應該也是因為父親對我非常慷慨,毫無條件地大方,
    從小環境也不太富有,
    但就是喜歡給我買好的東西,
    看見我懂得買貴的東西,追求名牌,花錢如流水,
    就是寵溺地,笑笑說:哎,這個女兒呀,一世兒女債!
    老豆賺錢,女享福啦!

    以前即便銀行戶口花剩很少錢,
    只有幾百甚至幾十塊,
    我都沒有任何恐懼也沒有匱乏感的。
    我和金錢的關係很順暢,這都得力於我父親的愛與支持,讓我對物質世界充滿安全感。

    然後,這些年來,
    我察覺到,
    錢花了,錢就會進來,
    越花越有。
    想要的,越來越容易得到。
    生活過得舒泰,
    生活素質遠遠超越我實際賺錢能力可以負擔的,
    一切很神奇又很真實。
    而且時時遇到對自己大方、照顧自己如父親的人,
    即使是朋友而已。

    錢會再來,真的。

    ReplyDelete
  2. 昨天我罵了爸爸一頓。
    自從2006年我搬走以後,我就沒有罵他了。
    昨天跟他去拿助聼器的途中,不知爲何突然說起我去遊行的事。

    你知道爸爸,我做政黨,他就做反對黨。
    我說東,他立刻就轉西,總之要蓋熄我便是。

    我聽到一些我不想聼的話,他的話根本就是那雞上身講的話。
    我立刻就罵,我立刻就表達我的情緒,我看著自己在罵。
    你停我就停。

    然後車内安靜下來了,拿了助聼器后,我說些他比較想關心的事。
    我說阿燕最近怎樣怎樣,他靜靜的聼,微笑著。

    我不是什麽省油的燈,我是他兒子,我是流著他的血。
    心雖然會很傷,但該出招的時候,我依然會出招。

    ReplyDelete
  3. 對了,
    延續這個話題,
    那時候跟文嫦談到的是,
    和父親的關係會影響我們和物質世界的關係以及看法,
    和母親的關係會影響我們和所有人的相處模式。
    就我自己而言,
    的確是這樣。
    觀察到我和別人的相處出現的問題,
    源自我和母親的互動關係。
    特別是在和伴侶之間的相處,
    活生生是我和母親之間互動的翻版。

    ReplyDelete
  4. 慶幸的是,我逐漸能在自覺中,創造自己的生命模式,
    而不是一直在原生家庭的模式和影響中重復同樣的問題,卡在同一個關口。

    ReplyDelete